“呦!肉香味飄到屋外頭來咯。”
12月20日上午10點,87歲的老人冉井元一路溜達來到村里的老年食堂,剛進院門,就樂呵呵地和大伙打起了招呼。
“豬肉昨天剛買,蘿卜早上剛挖,鍋里燉了好一陣?!崩夏晔程秘撠熑藚情L秀迎上前,緩緩地攙扶冉井元進屋,隨手又遞上一杯熱茶,“屋里暖和,先坐坐,12點準時開餐?!?/p>
說話間,前一天預約的一輛老人免費助浴車停在了食堂外。
“量血壓、按摩、理發(fā)、助浴全免費,都去試試?!辈灰粫?,吳長秀又招呼老人們排隊體驗。
“老伴走得早,孩子們平時不在家,我也年紀大了,現(xiàn)在把食堂當?shù)诙€家。”一邊理發(fā),冉井元一邊和理發(fā)師嘮起了家常,“食堂就在家門口,餓了走幾步就能到;無聊了隨時都能找到老伙計聊天,一點也不孤單?!?/p>
辦老年食堂,村里頭一回。
酉陽自治縣小河鎮(zhèn)小崗村是勞務輸出村,全村4098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1000人,而常年在外務工的青壯年有1300多人,養(yǎng)老問題是個“老大難”。
去年4月,響應縣政府號召,村里辦起了老年食堂,推行購票用餐制,每日售中餐,每餐5元,每天兩葷兩素不重樣。
“開辦食堂是盼著老人們有個聊天、吃飯的地兒,可要辦成卻不容易?!眳情L秀回憶說,做飯的廚房有,可沒有合適的飯桌;瞅著食堂馬上辦起來了,卻苦惱沒人來運營;一餐售票僅5元,不少老人質(zhì)疑食堂難以持續(xù)……
村上組織村民開了一次“諸葛亮會”,難題解決了。
把閑置課桌兩張合一張備用,找來工地用的木板切割后蓋上,簡易的餐桌有了;18位熱心腸的村民組成義工,每天抽空來食堂切菜、洗碗、打掃,運營的人有了;食材堅持“就地取材”,價格實惠、品質(zhì)放心,還鼓勵村民以菜換票,盡可能節(jié)約成本。
食堂開辦第二個月,縣民政局、小河鎮(zhèn)政府、慈善機構(gòu)和熱心村民共同發(fā)力。通過政策支持、社會捐贈等方式,累計籌集20余萬元建設資金。兩個月后,改造升級后的老年食堂占地600平方米,理療室、標準化廚房、老人活動室一應俱全,服務覆蓋周圍 3個村民小組2000多人。
“開飯咯!”
“菜飯管夠,多吃點。”
……
中午12點,4名頭發(fā)花白的義工一邊招呼老人落座,一邊端菜、盛飯。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定睛一瞧,蘿卜燉豬腳、小炒肉、清炒豆角、白菜豆腐湯4個菜盛了滿滿四大碗,四張八仙桌坐滿30多名老人。
“難辦的事,不僅辦成了,還辦好了?!必撠熓程秘攧諏徲嫷牧x工曾志華取出一沓登記表,上面詳細地記錄了每位老人的用餐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4月至今年11月底,小崗村老年食堂累計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提供了11667人次的供餐服務。
“小食堂,大民生?!笨h民政局副局長石敦常介紹,聚焦“一老一小”,在全縣3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278個村(社區(qū)),依托便民服務中心、閑置小學校等公共服務場所全覆蓋開辦老年食堂,積極探索“可觀、可感、可及”的養(yǎng)老服務新模式,努力讓老年群體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這不,剛服務完老人們用完午餐,吳長秀又張羅大伙兒走進食堂旁的陽戲傳承所觀看陽戲表演。
談及未來,吳長秀笑著說,“接下來,我們還要以老年食堂為基礎,繼續(xù)探索建設日間養(yǎng)老服務互助點,努力讓村里的老人養(yǎng)老不出村!”
(記者 文梅 通訊員 冉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