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順發(fā)老人在菜園地勞作
在石柱自治縣三星鄉(xiāng)下塘村上寨組,古稀夫婦楊國平、敖順發(fā)頂著巨大經(jīng)濟壓力,熬更守夜勤扒苦做,替亡子楊應還債4.5萬元的故事感動了眾多鄉(xiāng)鄰。這對生活在大山里的古稀夫婦,沒有一諾千金的豪言壯語,只有替子還債的堅定信念。近日,筆者特地對此進行了采訪……
兒子患重病 欠下4.5萬元
天剛亮,一位身材瘦弱、頭發(fā)花白,臉上布滿深深皺紋的老人扛著鋤頭,冒著嚴寒,已開始在自家菜園地里除草。菜園地里各種蔬菜,長得青翠欲滴、郁郁蔥蔥。
眼前這位年過七旬不輟勞作的老人名叫敖順發(fā),2021年,老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務工的兒子楊應因患重病,住院治療兩年多時間后,于2023年8月不幸去世,年僅37歲,不僅花光了自己務工收入的積蓄,還欠下了從6位親戚手中借來的4.5萬元錢。楊應在生病期間,其妻不堪債務重負及其他原因,也與之離婚而去。憨厚樸實、吃苦耐勞的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倆又承擔起了照顧孫女和孫子的重任。
痛失愛子,讓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錐心刺骨。曾有一段時間,夫婦倆把眼淚都流干了,精神恍惚不已。但在懂事的孫女孫子面前,夫妻倆還要裝得沒事一樣,只得在背地里悄悄地抹眼淚,把痛苦塞進心里藏起來。
人走賬不爛 拼命都要還
談到借錢經(jīng)過,敖順發(fā)老人不停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兒子在生病住院治療期間,急需用錢,我和老公年齡大了,又貸不來款,這錢是我和老公找孩子舅舅家的好幾個親戚借的。人走賬不爛,親戚借給我兒子的救命錢,一分都不會賴,我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一分一厘還清,做人要有良心……”
為了早日還清欠債務,強忍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沒有技術的楊國平老人在外地一家小磚瓦廠務工,留守在家的敖順發(fā)老人也沒閑著,她承受了外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每年要種植10多畝的玉米、紅薯、洋芋等,還要飼養(yǎng)3頭肥豬和30多只土雞。
每天,敖順發(fā)老人把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shù)?,天未亮就起床在給生豬煮熟食的同時,給自己煮碗面條,吃過早餐、喂好生豬后,天剛亮就到地里干農(nóng)活。中午回來匆匆忙忙做飯、喂雞、喂豬后,又忙著去地里繼續(xù)干農(nóng)活,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晚上還要洗紅薯、粉玉米,為生豬準備飼料。
“該還的債早一天還完,早一天心安?!弊詢鹤由∫詠?,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沒有添過一件新衣,也沒有買過一件家庭用品,替亡子還債的決心卻從未動搖過,每省吃儉用積攢下來一點辛苦錢,他們都會按照借錢的先后順序,先還上一筆債。
“孫女已上高中,孫子已上初中,學習成績都不錯?!闭f起孫女孫子,敖順發(fā)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替亡子還債 感動眾鄉(xiāng)鄰
“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不僅勤勞苦干,他們誠信的人品讓我們更敬佩?!碑?shù)卮褰M干部和鄰里親朋對誠信友善的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再熟悉不過。盡管其子在去世后,沒有一個人向他們要過債,但老兩口心里卻一直有一本“明細賬”。
看到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這一家的不幸,好心的鄰居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各種形式幫助這一家人。當?shù)卣疄槠湟患宜目谵k理了低保,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
“這個社會真的太好了,政府給我們很多關心,讓我們一家四口人享受到了低保待遇,好心人也給我們不少幫助。如今,已還了3萬多元的債,還剩下1萬多元了,苦日子快要過去了,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卑巾槹l(fā)老人對政府的關愛和親朋的幫助銘記心間,字字句句表達出感謝。
“今年,我鄉(xiāng)在如火如荼開展‘春風滿巴渝’社會風氣提升行動,楊國平、敖順發(fā)夫婦的事跡不但讓大家有口皆碑,而且還影響和帶動了當?shù)厝罕妼W好人,做好事,興起了文明新風?!比青l(xiāng)宣傳委員劉慧瓊說,要將這對夫妻誠實守信的事跡,在宣傳內(nèi)容、宣傳形式上更為創(chuàng)新,引導廣大村民做誠信人、干誠信事,讓“誠信花”與“文明花”在鄉(xiāng)村大地綻放,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力,扮靚和美鄉(xiāng)村的文明底色。
(通訊員 隆太良 胡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