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陳麗芳)今年以來,黔江區(qū)舟白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決不把歷史遺留問題留給歷史”的擔當,破解“再生資源、零換乘”項目長達15年征地拆遷難題,開辟了一條社區(qū)治理新路徑。
舟白街道零換乘、再生資源項目,位于武陵山社區(qū)4組,處于黔張常鐵路和機場跑道之間的狹長地帶,面積500余畝,涉及提前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94戶341人。因項目屬于新城建設控制區(qū)域,2003年以來,嚴格控制房屋新建、改擴建,部分居民的木瓦房年久失修,漏水、裂縫,甚至出現(xiàn)垮塌情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部分群眾只好在外租房居住。由于項目遲遲未落地,居民的合法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導致當?shù)鼐用裨孤曒d道,成為街道多年來信訪投訴的焦點和難點。
今年,街道辦事處組建工作專班, 針對94家拆遷戶,通過“主動提、上門收”的方式,詳細收集每戶人口增減、安置費領取、房屋使用、房屋殘值移交等情況。通過多途徑、多渠道收集居民意見,經(jīng)整理共收集四大類76條意見。通過建立“議題、審題、定題”議事流程,利用“三方議事”平臺,邀請區(qū)規(guī)劃自然資源局、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土地征收中心等召開三方議事會10場次,商定解決方案,使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最終得以徹底解決,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