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鋒
在武陵山區(qū),那里居住著我們土家族,山川之間,人文薈萃。近日,參加一場理論培訓班,有幸聆聽一位民俗文化傳習老師的分享,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他講到一個土家族商人的故事,以此體現(xiàn)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
故事在20世紀初,武陵山區(qū)的一個小村落里展開。這里的商人,做買賣時,使用的秤是自制的木桿秤。那秤桿細的那一頭,有最后三顆星,被我們稱為“福祿壽”三星。那“福祿壽”代表著生意興隆,福運連連。在我們的方言中,細的那一頭被稱作“尖尖那頭”。每次交易時,商人總能讓秤尖翹起,盡量讓細線壓到秤尾的“福祿壽”。他們心中計算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如何給買家?guī)砀嗟膶嵒荨?/p>
這就是“無尖不商”的由來。這個詞語最初的意思并不是指商人狡猾,而是指商人會盡量讓利給他人,不讓買家吃虧。課后我急忙拿出手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這個詞語的出處和含義。原來,這個詞最早確實是寫作“無尖不商”,并且有著久遠的歷史傳說。
古代,衡量糧食的器具是斗。米商在做生意時,將斗裝滿,賣家付過錢后,為了體現(xiàn)對買家的讓利,還會再多舀上一些,讓斗里的米冒尖兒。因此,“無尖不商”誕生了。它象征著商人愿意為買家多付出的精神。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市場化進程迅猛。許多商人被眼前利益蒙蔽,做出了有背誠信的缺斤少兩行為,甚至采取不法行為獲取一時的利益。于是,“無尖不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yōu)椤盁o奸不商”。詞語的意思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不奸詐的商人。
然而,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誠信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時刻警醒著每個人。我堅信,將來人們再次使用這個詞語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寫出“無尖不商”。因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是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的。我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作為土生土長的土家族人,我為我們的民族文化感到驕傲。我們的秤桿上的“福祿壽”代表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誠信經(jīng)營的堅守。我們將一直秉持著這種精神,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讓我們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推動形成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我們要銘記歷史,珍視傳統(tǒng),讓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芒。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和信仰。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承和發(fā)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無尖不商”重新煥發(fā)生機,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讓我們以誠信為本,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