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_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桃_国产精品盗摄女厕一区_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在线播放_亚洲av日韩专区在现观看

【武陵文苑】阿蓬江舊事

◆周燦

深秋時節(jié),金風拂頰,我又一次佇立母親河阿蓬江畔,看那一江碧水蜿蜒西去。

江水從湖北利川境內(nèi)一山崖底處的幾眼泉孔汩汩流出后,跌宕跳躍,一路匯集大小溪流,穿越深山峭谷,終于在舟白渡折入黔江境內(nèi),此時已經(jīng)浩蕩激越,頗具雄奇秀美之勢。

滿江碧水行至馮家、濯水一帶,因地勢平緩,于是放慢奔赴烏江的步伐。天高云淡,芭茅搖曳,幾點漁船悠游自在于江面。木漿輕挑水面,輕吟慢奏間,那些時光深處的陳年舊事便如螺鈿般的波紋蕩漾而來。

江畔的黔江鑲嵌武陵山腹地,緊扼渝鄂咽喉,自李唐以來隸屬中央王朝管轄。宋、元之后,周邊在朝廷“以夷制夷”的土司治理方略下產(chǎn)生了石柱、忠路、唐崖、酉陽等大小不一強弱不等的土司王國,各路土司對黔江虎視眈眈垂涎欲滴,甚至多次入境劫掠;境內(nèi)龔、胡、秦、向四姓土豪只得練兵自保,以致割據(jù)土地王法不到。黔江這塊在中國行政地圖上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彈丸黑子,一次次隨中央王權(quán)的衰落頹敗淪為周邊土司蹂躪的魚肉,幾百年來無消停。

明洪武年間,為鞏固大明王權(quán),經(jīng)營西南,朱元璋派藍玉征黔。一為洪武四年征討明玉珍平定大夏政權(quán),一為洪武十三年“平蠻”打擊龔、胡、秦、向四姓土豪割據(jù)勢力。兩次征黔,黔江這塊如楔子般嵌入土司領(lǐng)地而利于“控御諸夷”的獨特地理位置為明廷倚重,于是建石城一座,設(shè)黔江守御千戶所,并派駐官軍1216名。

清順治十七年,黔江正式納入清王朝管理范圍,浙江余姚人潘澄夏受命擔任清朝黔江首任知縣。

潘公剛剛到任,湖北境內(nèi)的忠路、唐崖土司就入黔肆虐。潘公果斷請兵,迅疾彈壓,奪回了被侵占的中塘、南海、后壩、黎水等地和人口財物。酉陽土司冉奇鑣借串解麥糧之事妄圖挑起事端進一步蠶食黔江土地,潘公以此為契機,多次上書,懇請朝廷派員巡察勘界。最后,川東道委托黔江、武隆和彭水三縣會勘。潘公等據(jù)理力爭,最終將酉陽土司在明末侵占的含謝家壩、官村、上下廟溪、小江壩、龍橋等地的鎮(zhèn)夷鄉(xiāng)劃歸黔江版圖。

感念潘公治黔之功,黔江宿儒朱袞著《邑令潘澄夏復鎮(zhèn)夷鄉(xiāng)碑記》一篇以敘其德。想那潘公主政黔江,區(qū)區(qū)兩年,卻能獲“仁人父母”的贊譽著實令人感佩。想其初來黔時,面對滿目瘡痍的大地,伺機而動的土司,饑貧交織的紛紛黎首,更還有黔地久經(jīng)夷人欺凌敢怒不敢言的一眾士民,他可曾有過畏懼之心退卻之意?但“治其土者為其民,在其位者謀其政”,他終以不避艱險的決心、勇氣讓長久以來壓在治地百姓胸口上的巨石滾到一邊,讓治地百姓站起身來挺起胸膛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潘公以獨到的智慧贏得治地人民的無限愛戴,“凡黔土地士民,無不周恤,此心此德,天地知之,鬼神知之,黔之白叟黃童知之,至今知者知之,不知者亦知之。”官方更是評價其“才識卓越,行誼清介,入祀名宦祠”。

這讓我想起另一名清朝黔江知縣翁若梅引紅薯入黔救荒的壯舉。

清乾隆三十五年,黔江遭遇罕見的饑荒??h令翁若梅趕緊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無奈災情滾滾,災民累累,庫存根本不夠。緊要關(guān)頭,他連忙自掏腰包到重慶府一帶購買糧食賑災,終使災情暫時緩解。但翁若梅深知,賑濟的糧食雖使災民稍安,卻絕非長久之計。一想起治地饑民舉家刨蕨、采蒿、捕鼠甚至挖觀音土為食的凄慘場景,他就坐臥不寧寢食難安。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饑荒?翁若梅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急切里,他四處寫信向自己的老鄉(xiāng)和同僚們求助。當年9月,福建的老友陳世元寄來一本《金薯傳習錄》。該書詳盡記錄了紅薯引入中國的過程,及其生長習性和種植方法等。翁若梅一氣讀完大受啟發(fā),想如在黔江推廣種植這書中所載的不擇土地、不擇氣候、產(chǎn)量很高的紅薯,藏糧于地,必能從根本上解決黔江的饑荒問題。

欣喜若狂的翁若梅立即邀請各鄉(xiāng)里長到縣署傳看《金薯傳習錄》,并不厭其煩地講解種植之利和種植之法,動員大家種植。不料,一些保守士紳并不接受這一新鮮事物,擔心“不靠譜”的紅薯占去有限的耕地而影響稻粟種植加重災情,便紛紛以當?shù)赝列圆贿m紅薯生長為由拒絕種植。翁若梅便以自己對紅薯所知的特點,苦口婆心反復相勸。拗不過縣令的執(zhí)著,大家才表示愿意一試。他連日親自謄寫《金薯傳習錄》若干份,又為該書作跋,連同薯苗一并分送各鄉(xiāng),勸導大家種植。

第二年,試種的紅薯大獲豐收,翁若梅喜不自勝,欣然作《金薯頌》一篇繼續(xù)為種植紅薯鼓與呼。旋即他下令在黔江全境推廣種植紅薯,以補稻粟之不足,黔江人民方才從饑荒中被徹底解救出來。淳樸善良的黔江人民在阿蓬江畔為翁若梅樹下德政碑,給他送來萬民傘……

悠悠阿蓬,靜水深流,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黔地萬千子民的身體和靈魂。歷史總是公平的,一域長官,其政績之優(yōu)劣,治地人民自然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并會適時將其或放在歷史的天平上掂量或于茶余飯后品評——經(jīng)年之后,但凡把自己血肉靈魂融進這片古老土地,把人民疾苦揣在心間,篳路藍縷殫精竭慮埋頭苦干的清廉治者,治地人民便樹碑撰文深切懷念把他作為萬世敬仰的英雄楷模而頂禮膜拜;而貪婪攫取庸碌無為之輩必被人民鄙夷唾棄。

碧水西流,逝者如斯。幾多的故事在我眼前江畔土地上不斷演繹,又隨著江水的流逝湮滅在歷史的長河里。然而,不管歲月匆匆斗轉(zhuǎn)星移,在沉默無語的阿蓬江里濺起的一朵朵燦然若雪的浪花始終值得、也會被我們牢牢銘記,如謝昂,如潘澄夏,如翁若梅,如朱袞者……


編輯:黔江編輯2
    網(wǎng)絡(luò)新聞部:023-79310379 廣告聯(lián)系:13983562888 技術(shù):023-79310379
    網(wǎng)絡(luò)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fā)消息 廣告聯(lián)系QQ:37771497 點此給我發(fā)消息 技術(shù)QQ:9663649 點此給我發(fā)消息
    武陵傳媒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1002633號-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物許可證》(證件號:新出網(wǎng)證[渝]字013號) 重慶市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編號:232016003

渝公網(wǎng)安備 500114025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