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秋分至霜降,黔江大地,房前屋后,田邊地角,溪邊路旁,一個個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向大家展示特有的秋韻,點綴了幾乎整個秋天。林紅柿子繁,喚醒眼睛,心甚愛之。
秋風(fēng)起,朋友微信曬秋柿,油彩般厚重的甜馨,純美畫面令人遐思,幻想著、追尋著,伴妻心落關(guān)云。沿途水稻已收割干凈,唯一稻草垛矗立,訴說秋實稻香。轉(zhuǎn)彎處,農(nóng)舍院前一株鑲紅嵌玉的樹跳入眼簾,以為是山茶傲霜怒放,別樣的驚喜。忙停車近觀,原來是一棵柿子樹,高三米、三丫鼎足而分,葉透斑駁,與圓不溜溜紅里透黃的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瞬間,紅花綠葉配的固化思維被徹底顛覆。
一看柿子表面清晨小雨凝成的露珠圓潤晶瑩,顯得清爽,迫不及待一嗅,一縷一縷清香伴隨記憶中的青澀味、稻香、水香緩緩而生、糅合而至。趕緊打卡,一張張照片,把“黃柑綠橘深紅柿,樹樹無風(fēng)縋脫枝”活靈活現(xiàn)地記在相冊里。妻子站在樹下快閃,紅柿映紅臉龐,特別靈動可愛,含情脈脈的眼神伴著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惹人心醉,秋的涼意一掃而去。
前年深秋,賞金溪鎮(zhèn)千年銀杏樹,見金葉飄墜、悠然自得,踩滿地落葉、如夢如幻。曲徑通幽處,十多米高的野柿樹挺拔而立,似與杏樹一較高低,樹頂那十余顆熟透了的柿子,如同迎風(fēng)而掛的紅燈籠,尤其耀眼。沒有柿葉相伴略顯孤單,樹腳幾顆柿子雜亂陳列,飄飄落紅入眼眸,鳥銜紅柿落塵埃,也許就是歸宿。
孤獨的存在,彰顯生命力的旺盛。冬有傲梅,秋有孤柿,就是黔江冬秋畫軸展示的骨氣。隆冬,黔江大峽谷野生臘梅香氣撲鼻、傲立雪中,有君子之風(fēng),心動之。霜降,野生柿子果熟蒂透,人摘之、鳥啄之,一切都在悄然中回歸自然,沒有不適、毫無怨言,寫在人世間、落在天地間,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
柿子某種程度寄托親情、理想和抱負。妻子對奶奶的思念緣于柿子。本地柿子苦澀味重、成熟期長,一般要在壇子里放一段時間,待到元旦春節(jié)才能作為獎品享用。每逢節(jié)點,奶奶悄悄給乖巧孫女遞個柿餅,告訴不要聲張,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前曾在黃溪鎮(zhèn)工作,區(qū)上幫扶單位發(fā)動種植甜柿。據(jù)說果熟摘即可食,香甜可口。如此品種,料想可縮短食用的時間、減少思盼的距離,比未曾謀面已過世奶奶的表達更直接、爽快,一拍即合。“免費”東西終覺淺,用心不夠,成活率不高,養(yǎng)成的收益尚可,偶爾吃到黃溪的柿子會心動不已。以甜柿觀,哪有懶漢產(chǎn)業(yè),沒有用心培育,所有均會付之東流。
秋濃是漸變的過程,柿紅也是加深的累累,自然之色的演化,把秋天碩果之實描繪得五彩斑斕。
秋意是轉(zhuǎn)化的旅程,柿紅必是期盼的沉積,心理之色的升華,讓厚積薄發(fā)之思噴發(fā)得轟轟烈烈。
秋天過后必定是冬天,秋的儲備一定會使我們盎然而立。秋實秋杮,心中那顆柿樹仍然迎風(fēng)而立、那抹紅仍然長存腦海,迎接春的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