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堃凱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比嘶钪匾粭l路從起點走到終點,無論是一帆風(fēng)順,還是阻礙重重,到頭來都要回歸本心。一個人即便事業(yè)有成,但如果他只懂得一味追求物質(zhì),錯失了生命中太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想必他面對未來也會空虛迷茫,心神不寧。反過來,一個人雖然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一輩子坎坷跌宕,但他心態(tài)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他的生活也會五彩斑斕,充滿意義。
心安即是歸處,意思是讓人不必強求,不必攀比,一切順其自然,做真實的自己。
我們不必為人生的不完美而感到遺憾。法學(xué)教授羅翔在給學(xué)生講解正義與善良時,曾用圓圈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客觀上理想的圓是存在的,可人類無論借助任何精密的儀器,都無法畫出自然界中完美的圓。我們對完美雖不能至,卻心向往之。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追求完美的人生,然而人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人追求完美,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為了滿足我們對“詩與遠方”的期待,但我們不要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而苛責(zé)自己。不求完美,但求心安,只要拼盡全力,我們就無怨無悔。
人生的快樂在于簡單,越簡單的人越優(yōu)秀。畫家、詩人蔣勛有兩枚印章,一枚叫舍得,另一枚叫舍不得。蔣勛通常會在自己的字畫上蓋“舍得”印。友人詢問緣故,他答道:“我蓋舍得印是在提醒自己,沒有一個東西我會永遠擁有。”
人生中,確實有太多舍不得的東西、放不下的牽掛。但正像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生命最本真的狀態(tài)就是簡單、少折騰。心安就是釋懷,當(dāng)我們的生活顧慮太多,舉步維艱時,不妨試著減輕綁在身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先把雜思放空,不為外在的繁華所迷惑,去傾聽心靈最真實的聲音,由內(nèi)而外安頓好自己。
心安即是歸處。因心有歸處,而淡定從容;因無畏無懼,而瀟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