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鴻波
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年的清明節(jié),父親都要做一些青團。
艾草淘過兩三遍水后,灶臺上燒的水也已沸開。父親把洗凈的艾草丟進鍋里,又添上兩勺小蘇打。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艾草獨有的馨香在時間的催促下慢慢地四溢開來。
父親把一個盛滿涼水的小盆放在灶臺邊,把剛撈出的艾草丟進涼水中。我問父親為什么艾草要過一遍涼水,父親說,用涼水激過的艾草,苦澀味會消去大半。艾草過涼后,父親用紗網(wǎng)把水分瀝干,接著兩手持刀,轉(zhuǎn)眼間,艾草便剁成泥狀。
父親喚母親把昨天煮好的紅豆端來,倒入紅糖,接下來就是連續(xù)不停地攪拌。父親告訴我,紅豆餡的青團要想做得好吃,有一點,那就是紅豆不能搗得太爛,太爛便沒了味道。
搗完紅豆,父親拿來另一個盆,往里面倒入打碎的黑芝麻,再添一勺豬油,佐以白糖。攪拌黑芝麻這一項工作比搗紅豆簡單,所以父親總是讓我來完成。黑芝麻獨有的香氣不斷地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我在開始不受控制地吞咽口水。
一件又一件物品被父親擺上桌:糯米粉、面粉,白糖和艾草泥,宛如一場小型的食物博覽會。他按一定的比例調(diào)好,加入適量的水后,便用力地揉搓起來,幾分鐘后,面揉好了,放在一邊。等這一切都忙完,才是制作青團的開始。此時父親坐在桌前,調(diào)好的兩種餡子放于左側(cè),篦子刷好了油,置于籠中,放在父親的右邊。父親先是從大面團上揪下一小團面,然后不停地揉搓,最終把它揉出外實內(nèi)虛的窩窩頭形狀,上下左右來回掂一掂,找平殘缺,然后再把兩種餡填進去。
中火蒸十分鐘,全身披著綠色衣服的青團便可以出鍋了。父親手里端著剛出鍋的青團站在院子中央,嘴里念叨著,表情滿是莊重肅穆,眼中卻泅著淚。
我注視著父親的一舉一動,淚水溢滿眼眶,模糊中我仿佛看見了故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