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年前,朋友富順給我捎了點他媽媽親自做的馬喇糍粑,勁綿香純。富順還說,他們家花樣繁多的吃法一直要延續(xù)到大年十五,打糍粑是當(dāng)?shù)丶壹覒魬舴昴赀^節(jié)的必修課。
見物思情,人們常感嘆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也“迎合”尋找年味的觀點。今年,刻意把自己家過年的情景搜尋梳理,對年味有了新體會、新感受——年味也折射出時代的印跡、生活的豐富、人生的多彩。
小時候,年味更多體現(xiàn)在母親辛苦勞作上面。年三十,母親用大鐵鍋熬艾葉水,家里人輪流在木制大洗澡盆里洗去過去一年的晦氣,晚上必定睡得很香。第二天一早,都穿上新衣服吃湯圓。其時,家里三個小孩,不分男女,平常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著穿,只有過年才會有自已心儀的新衣服,也是盼過年的最強動因。初一,母親會用黔江黑豬肉和土雞蛋炸酥肉,期間大家不免悄悄試吃和偷吃。綠豆粉也是母親自已做,然后到大年十五,早餐就是綠豆粉加酥肉,色味俱佳。直到現(xiàn)在,母親雖八十高齡,仍精選食材,用心炸酥肉,初一給三個子女各送一大包,百吃不厭?;叵胛壹业哪晡?,不正是母親用心用情釀造的嗎?彌漫的香氣撐起了我們的家。
自已成家有了小孩后,年味較多體現(xiàn)在鄉(xiāng)村趣事上。岳父母未進(jìn)城前,基本上都是在鵝池鄉(xiāng)下過年。年三十貼春聯(lián)、吃團(tuán)圓飯、看春晚、放鞭炮,大人小孩人人參與、其樂融融,現(xiàn)在回味仍是心常在情未盡。初一一家老少去祭祖祈福,由于需去地方較多、路程也遠(yuǎn),大家仍很虔誠。偶見山間間雜黃色、紅色的臘梅含苞欲放或開花點綴,整個過程變得舒適。然后便是常打常新的家庭麻將,小輸小贏、小吵小鬧,若不是要上班就不會叫停。盡管從早忙到晚,傾其所有,岳父母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害怕哪點沒做好,樂此不疲。他們進(jìn)城后,再到鄉(xiāng)下過年就成為一種奢望了。再好的地方、再有趣的事,沒有父母親一起年味都會褪色減味。
今年我家過年,意義特別年味特殊。親家千里迢迢來到黔江,兩家成一家,大家子爐邊夜話,連多年養(yǎng)成的觀看春晚的習(xí)慣都棄之不理。兩家人互賽廚藝,各展地方美食,黔江牛肉脯、珙縣磕面豬兒粑……琳瑯滿目,口福滿滿。更有母親紅包的祝福,一家三代歡聲笑語。短暫的三天,匆匆去了愛莉絲莊園、城市峽谷、濯水古鎮(zhèn),心目中最好的婚紗拍攝地找到答案,觀音的聲聲祝福在回音坪得到印證,凜冽阿蓬江面水上自行車上點點紅色的人們,正用踏實的步伐催春,給人希望,使人振奮。今年我家的年味非凡,有景有人有情。
年味就是情感的體驗,是幸福的期盼,雖然呈現(xiàn)方式或許不同,親情永遠(yuǎn)是編織在我們心間的中國結(jié),緊密又溫暖。
年味在身旁一刻不曾流逝,年味在心中一生記憶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