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蟒之龍
岳父是一個精明干練的人,年近八旬,體弱多病,雖然清瘦但身材筆挺,耳聰目明,思路清晰,口齒伶俐。
岳父生于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生于黃連之鄉(xiāng),長在鄂西邊陲。
岳父的曾爺爺、爺爺曾是名震川東、鄂西的大地主。俗話說富不過三輩。岳父的父親嗜毒成性,致家道衰落,傾盡家當營生抵債,逃離故土,遷往鄂西,安身立命。
到了讀書年齡,鄰家小伙伴紛紛上學,岳父卻用稚嫩的肩膀,扛賣柴火,籌足費用,從二年級插班,以優(yōu)異成績讀完高小。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江漢石油管理局招考職工,岳父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了正式國企職工。在國企大舞臺,岳父以特有的韌性和吃苦耐勞的品格,加上過人的聰慧,僅用兩年,便從石油勘探學徒工成為青年骨干,深得領導信任和同事贊譽,并被選拔短期進修深造。后因家庭變故,辭職回鄉(xiāng),贍養(yǎng)老母,照顧弟妹。
雖在弟兄姊妹五人中排行第二,但知書識禮、見多識廣的岳父自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一家六口寄居他鄉(xiāng),即使百般掙扎,三年自然災害使本就一貧如洗的家更加窮困潦倒。岳父的母親便將不諳世事的三弟送至當地一富庶人家當養(yǎng)子,試圖通過減少人口來減輕生存壓力,仍于事無補。兩年后,舉家遷回石柱縣洋洞鄉(xiāng)岳父的外婆所在生產隊居住。
困境并沒因居住地的遷移而改變,得到的只是多一些親情關懷。那時是大集體生產,講究刀耕火種,廣種薄收,一年勞作下來,多半人家仍舊缺少半年糧。
窮則思變。
“想吃飽肚子不?”岳父問生產隊干部。
“你有辦法?”干部反問。
“如果按我說的做,大家就不會缺糧?!痹栏笀远ǖ卣f。
“只要能填飽肚子,那就按你說的做?!备刹抗麛嗯陌濉?/p>
于是,岳父成了隊上不是干部的“干部”。他和鄉(xiāng)親們起早貪黑,同甘共苦,改良土壤,增強地力,更換品種,推廣良法,終于帶給了這個窮鄉(xiāng)僻壤一縷亮光。一年下來,奇跡出現,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單產都翻了兩倍以上。
洋洞盛產黃連,人工種植黃連歷史長達六百多年,任何一塊地都可以產出優(yōu)質的黃連,老百姓卻守著“金飯碗”受窮!
岳父說服干部,分流一部分精壯勞力創(chuàng)辦黃連農場,留下一部分經驗豐富的種田,做到兩不誤,幾年下來,生產隊成了倉里有余糧、口袋有現錢的典型。
洋洞溝壑縱橫,落差極大,水能豐富,百姓卻長期靠煤油燈、松明子照明。岳父費盡千言萬語,說服干部群眾集資投勞,由他任總指揮,自行設計、自主建設了一座水電站,洋洞之夜,不再黑暗,鄉(xiāng)親們的心里更加亮堂!
見天壩(岳父所在生產隊)奇跡引起上級注意,岳父的才能和出色表現受到領導關注,被聘為鄉(xiāng)農技員。他翻山越嶺,發(fā)揮長處,說服群眾,推廣良法,精耕細作,全鄉(xiāng)群眾很快解決溫飽。
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發(fā)展經濟的領頭雁異常稀缺。岳父被委重任,轉任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辦公室主任。角色的轉型,沒有難倒岳父。他邊學邊干,建議鄉(xiāng)里依托資源優(yōu)勢,念好“山”字經,以鄉(xiāng)辦黃連農場為龍頭,帶動村辦、組辦農場,很快在全鄉(xiāng)掀起大辦黃連的熱潮。洋洞因此成了石柱縣黃連生產骨干鄉(xiāng)鎮(zhèn),洋洞的土家族群眾也因黃連脫貧,靠黃連產業(yè)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國家農副產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取消,嶄新的市場經濟時代到來!習慣了按計劃組織生產,按計劃調撥產品的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經濟模式惶惶不安,極不適應,包括原國有黃連總公司,也在波濤起伏的市場上嗆水不斷。洋洞人費盡心血發(fā)展起來的黃連基地,陷入深深的產品難賣危機。
不彷徨,不等待。岳父及時向領導進言,依托企業(yè)辦,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組建黃連購銷公司,發(fā)展基地,組織生產;收購產品,開拓市場,在基地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金橋”。岳父出任公司經理,他馬不停蹄,四處奔波,了解市場行情,梳理產品渠道,建立銷售網絡,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各大藥市印下了他的足跡;各級藥材公司、外貿公司、中藥材科研部門、大中型制藥企業(yè)留下了他消瘦的背影。
功夫不負有心人,市場垂青有準備者。在眾多黃連經銷企業(yè)鎩羽而歸的大背景下,岳父和他帶領的洋洞黃連購銷公司,獨樹一幟,傲立市場,利潤節(jié)節(jié)攀升,成了首家在黃水鎮(zhèn)黃金地段征用土地、置辦家業(yè)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同時也是石柱縣效益最好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岳父敏銳的市場嗅覺和精準的市場研判能力讓人驚嘆,黃連價格每一次升降的成因,延續(xù)時間他都了然于胸。基地里、市場上,他走到哪里,身邊總會圍住一大群人問這問那,有咨詢市場行情的,有問黃連什么時候可以出手的,問題林林總總,岳父不厭其煩,給出建議。
企業(yè)因他盈利,他因企業(yè)揚名,岳父成了聞名全國中藥材界的無冕專家,合作伙伴分布大江南北,徒子徒孫遍布華夏大地??h里建設黃連市場、出臺發(fā)展政策,岳父都成座上賓。
岳父駕馭市場的秘訣,源自于他精準市場調研后的“市場筆記”。信息來源渠道廣泛而有權威性,既有權威機構發(fā)布的公眾信息,也有他親臨產地、交易市場、制藥企業(yè)獲取的獨家信息。不同時段供給側生產狀況、黃連上市狀況、莊家囤積產品狀況、制藥企業(yè)需求狀況都有詳細記載。
隱退黃連“江湖”后,即使搬離故土,岳父仍然不丟信息渠道,十分關注黃連交易,不時有人登門討教。
岳父仿佛為黃連而生,他愛連鄉(xiāng),愛連農,更愛黃連?!笆袌龉P記”既是岳父的傳家之寶,也是他對黃連歷史文化的另一種傳承。
黃連雖苦,帶給連鄉(xiāng)土家人的卻是擺脫貧困、奔向小康、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異樣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