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長春
曾經(jīng),我認為美景在遠方,像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像泰山日出,像險峻的華山,像北京頤和園……近些時日,我猛然發(fā)現(xiàn),美在近處,在我園外院里。曾經(jīng)熟悉得不屑一顧的小溪、河流、松林、碧綠的菜畦,曾經(jīng)厭惡的叢生的荊棘、雜亂的荒蕪,如今都美不勝收了,成了我的流連之處,有了詩意。
小溪曲曲彎彎,溪水清澈了又渾濁,渾濁了又清澈,卵石光溜溜的,溪邊雜草和荊棘枯榮交替。這一切都是美景!
日薄西山,殘陽斜照,小溪對岸,秋黃格外明亮。白鴨靜臥溪邊綠蕪中,把頭反插在翅膀里,坦坦然然地曬著冬陽;枯黃的荊棘中,群鳥迅疾地飛起、落下,落下、飛起,你追我趕,無拘無束地,搖曳了荊棘,飄飛了巴茅花。
我想起“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想起“萬類霜天競自由”……頓時,我被感動了。是鴨的恬靜?是鳥雀競相追逐的生命活躍?是悲秋情節(jié)生出的淡淡哀愁?說不清道不明。我的心里涌動著一股激情,一股吟誦的激情,萌生了詩意。對格律詩知之甚少的我,憑著依稀的詩感,大膽地胡謅了一回:“黛山夕陽染秋黃,溪岸雜蕪憩白鴨。騰起雀鳥入枯落,搖曳巴茅飄絮花?!?/p>
詩以境界為上。這是詩嗎?境界何在?一時之間,我琢磨不出,只隱隱覺得含有微微的蕭瑟,含有生命律動,含有恬淡和諧。似懂非懂的東西想多了,頭會疼的!
小院是美的。周末早上,我沏一杯清茶端在手中,悠然站在小院里。
仰望對面山頭,茂密的松林沐著朝陽,幾縷淡霧裊裊升騰;松林邊,耐不住冬寒的灌木,枯黃的葉子夾在墨綠的松林間。這殘留的秋黃,異常醒目,似“萬綠叢中一點紅”,詮釋著“霜葉紅于二月花”。小院花臺中,曾經(jīng)的雜蕪被魚香和月季覆蓋了。魚香草茂騰騰的,葉片闊闊的;月季不愧自己的稱謂,枝端鼓起花蕾。
半年前,我去了潼南“太安”,品嘗了那里的特色美食——太安魚。說是品嘗美食,倒不如說是欣賞美景。熱騰騰的魚端上餐桌,散發(fā)著一股特別的香味,我從未嗅到過的香味。這香味不僅喚醒了我的味覺,還引起我的好奇。后來,當?shù)厝酥钢~肉中嫩綠的蔬菜:“這就是太安魚特有的佐料——‘魚香’,綠色植物!”我特意夾了一些魚香草嘗了嘗,香氣馥郁?;貋頃r,我?guī)Я藥字牯~香草,后來,女兒特意托人挖了一包魚香草,混著泥土快遞給我。這些魚香草,我都種在小院的花臺里,除施過兩次肥外,也未精心照料過。期間,我用魚香草的嫩葉烹飪過幾次魚,但味道比起“太安魚”來,遜色多了。我漸漸冷淡了魚香草,近乎置之不理了。“太安魚”是太安的一道靚景,卻在千里迢迢外;在這冬晨,沒想到這茂密嫩綠的魚香草,竟然成了我的美景。
魚香、松綠、花蕾和秋黃,迎著朝陽,和著茶香,不正好寄托我的閑情逸致嗎?鬼使神差地,我腦中文句氤氳:“薄霧松林沐朝陽,淡霜幾枝綴秋黃。小園草香青葉闊,月季傲寒紅未央?!壁s緊掏出手機,打開記事本,名之《冬晨偶見》。雖不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在閑逸,但這美讓我知足,讓我輕松,完全沒有欣賞遠方風景那樣地貪婪。憑借身邊的美景,心懷詩意,我能蹣跚地踏上詩路嗎?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深信不疑。雀的歡騰,鳥的鳴聲,是愉悅的美景。
清晨,陰沉沉的,飄飄灑灑的冷雨打在桂樹葉上,“噼噼啪啪”地響。我靜靜地坐在辦公室里,偶爾打量窗外。桂樹上,有灰雀“噗噗”地撲騰著翅膀;桂樹茂密的枝葉中,雀聲“唧……咕……”,也許是在狼吞虎咽,也許是招呼同伴避雨。幾只調(diào)皮的灰雀,“呼”地沖出綠葉,疾速地扇了扇翅膀,你追我逐,騰上桂樹,雄踞高枝,昂首挺胸,一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模樣。桂樹的枝條搖晃著,灰雀不時扇開翅膀調(diào)整平衡。我走到窗前,默默地注視著樹梢上的灰雀,它們似乎也覺察到了我,機警地盯住我,不時扯著嗓門“呱呱”怪叫幾聲。也許,那聲音是在警示同伴,不遠處有危險,提高警惕;也許,那聲音是在恐嚇我:“再不離開,我就用爪抓你,用喙啄你!”
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之道”啊!灰雀懂生存之道,遵循自然規(guī)律,相機而動?!凹氂昝擅梢钩脸粒荷暇舆M我門……”詩感閃現(xiàn),我信口念叨起來:“細雨微風桂婆娑,綠梢鳥雀競歡融。諳得早行餐美味,驀然翅收落樹叢?!?/p>
小山兀立窗外,似屏風,從某個角度看也似圖畫,不愧為美麗的風景。冬日,荒草枯黃,小山上綠油油的菜畦,引人注目。
一直以來,我對菜畦擁有覬覦之心,每每看著屋外山坡上,別人從菜地里采走鮮嫩的蔬菜,我羨慕不已。我奢望像父親一樣,種一園白菜、青菜,種幾窩蘿卜,點一塊香菜,栽些蔥蒜。
早上,小山上碧綠的菜畦里,一位身著紅衣的女子,佝僂著身子,精選著鮮嫩的綠菜。一片碧綠中,鑲嵌著一點紅,甚是和諧。我情不自禁感嘆道:“處處是美麗的風景,處處與和諧共生!”目睹著眼前人與自然的和諧,我的腦中涌動著詩樣的語言:“坡間荒草傲寒松,兀兀門前似屏風。佝僂紅衣弄小畦,青蔬嫩綠提袋中。”
河堤上的青石板路,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昨日下午,陽光明媚,我沿著河堤青石板路走向辦公室。青石板上,樟樹上墜落的樹籽零零星星的,踩著“咔嚓”響;鳥兒在樟樹上撲騰,搖落的樹籽“噼啪”打在青石板上。我面前的石欄上,一只灰雀忽然站住,翹起尾羽,調(diào)皮而又親昵地注視著我,好像要飛到我的頭頂或肩上。我以為它找我討食物,趕緊攤開手,希望它放心地跳到我的手心。正當我把手靠近它,它猛地騰起,竄到了樹上。林中的灰雀似乎被我驚嚇了一樣,齊聲鳴叫,好似驅(qū)我快快離開。小溪沙洲上,那肥碩的大白鴨,或許游累了,或許吃飽了,正匍匐在枯草中,漫不經(jīng)心地注視著水面。
較之灰雀的歡悅來,肥鴨是慵懶的。我趴在石欄上,默默地看著肥鴨,學著放鴨人的聲音,喚起鴨來。鴨們無動于衷,毫不理睬,我的目光順著小溪的粼粼波光,慢慢淌向遠處,目送小溪在山腳處拐彎,消失于荒草叢。
白鴨、灰雀、樟樹、小溪,慵懶和歡悅,存在和消失,我心中隱隱泛起詩一般的意境?;氐睫k公室,那些意象仍然閃現(xiàn)在我眼前,告訴我那就是自然,不在乎閑與忙,不在乎勤和懶,也無關去和留,在時間流里,都將成為曾經(jīng)的存在。一時興起,寫下了四句五言:“鴨閑溪岸臥,雀躍樹中歌。慵懶與歡悅,蕩漾一溝波?!?/p>
回想這些時日的眼見心感,我突然覺得:原生態(tài)的、和諧的美景,就在近處,就在身旁。遠處的美景,讓人貪婪,貴而累;近處的美景,讓人知足,輕松,富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