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長春
父親老了,還守候著他耕過種過的土地,守候著他砍過柴的山林,仍舊與鋤頭薅鋤、扁擔(dān)籮筐、糞桶背篼、斧頭鐮刀打著交道。父親行動遲緩了,沉默寡語了,卻依然放不下種地砍柴、養(yǎng)雞養(yǎng)鴨、喂豬喂狗……
一向粗心大意的我,無意之間注意起父親來了,悄悄走近了父親。
暑假的一個傍晚,吃過晚飯,我和父親坐在屋后歇?dú)饧{涼。父親坐在長木凳上,一如既往地背靠木壁,燒毛草煙,喝釅茶,偶爾撓撓腦袋,揉揉眼睛。黃貓依偎著父親,安閑地躺在木凳上,齁聲均勻而又清晰。
屋內(nèi),傳來母親驚詫的聲音:“這木門怎么了?要倒啦!”
父親咬著煙桿,呆呆地坐著、愣著,一副漠不關(guān)心的神情。
我迅速跑進(jìn)屋內(nèi),木門歪斜著,母親用力撐著。我抓住木門邊沿,緊緊扶住,把木門扶正,摁進(jìn)了門框,門板上積淀的灰沫飄了下來。木房已幾十年了,門樞上的鐵釘銹斷了。
母親從另一道門出去,找來鐵錘,還有一包生銹的鐵釘,叮囑我把掉落的門樞釘上。
“啪嗒——啪嗒——”,父親拖著鞋子,也慢吞吞地從另一道門走來了。他支開母親,抓起一顆鐵釘,拿起鐵錘,伸直佝僂的腰,踮起腳尖,昂起頭,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鐵釘,手心摁住門樞,掄起鐵錘釘了起來。
老屋木板壁黑乎乎的,屋內(nèi)的燈光昏沉沉的。母親在一旁打著手電筒,我盯著父親釘鐵釘,近距離地見著了父親的面容,一本正經(jīng)地注視著。父親眼眶凹陷,顴骨凸起,嘴張著,腮凹進(jìn)嘴里,露出掉光牙的牙齦,臉皮黑黝黝皺巴巴的,似風(fēng)干的一樣,絲絲皺紋從凹處放射出來。恍恍惚惚,我眼前幻出了頭骨骷髏,不覺打了個寒噤。
父親如此模樣,看來真是老了。他不再是我記憶中嚴(yán)厲的、絮叨的父親了,不再是晃悠著扁擔(dān)挑大籮筐的父親了,不再是披蓑戴笠大聲吆喝著水牛犁田的父親了。曾經(jīng),看著父親吃水煮豆腐、水煮魚、豆花稀飯,看著父親吃米粑、包谷粑、饅頭,我很是不解、氣惱地嗤之以鼻,怪罪他不懂享受,不近人情。因為,他把我自認(rèn)為美味的食物,牛肉干、豆腐干、香辣蘿卜干、米花糖、餅干等,總是棄置一旁,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看來,我錯怪他了,他不是不吃,而是牙掉光了,嚼不動硬物了。怪不得,每次吃飯時,我往他碗里夾的大片炒肉、大坨燉肉,他總是毫不領(lǐng)情地還回盤里、碗中,還板著面孔埋怨:“自己愛吃就吃嘛!我又不是不曉得吃?”父親說這話時,毫不提及牙掉了,吃不動了。父親吃一餐飯的時間很長,母親總是坐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等待著,待父親吃飽喝足,才慢慢收撿碗筷。
聽說兩個妹妹要從省城回來,父親喜形于色,臉上的皺紋即使再多再深,也藏不住他那內(nèi)心的喜悅。妹妹到家了,父親樂得眼睛瞇成了縫,笑得露出了暗紅的牙齦,與妹妹聚在屋里,自豪地講道:“油菜豐收了,百斤菜籽差不多榨五十斤油,純菜籽油就是香呢!母雞很愛下蛋,土雞蛋吃起來香,營養(yǎng)比城里的洋雞蛋高;豬長得很快,現(xiàn)在毛重可能有兩百多斤了,今年又有大肥豬過年啦……”妹妹也把在省城的樂事,講給父親聽。屋內(nèi)談笑風(fēng)生,其樂融融,不時一陣哈哈大笑。
午餐很豐盛,母親按照妹妹的交代,特地在大鐵鍋中燜了洋芋米飯,父親酒興大發(fā),喝了幾兩白酒。午飯后,妹妹急著趕回省城,父親很是慷慨,給妹妹包了臘肉、香腸,裝了大桶菜籽油,還有他這段時間精心晾曬的一大包干豇豆。
妹妹走了,父親的臉陰沉了,廊檐走走,門口望望,一聲不吭,跟丟了什么東西一樣。我清楚父親的心思,無暇顧及,也無法彌補(bǔ)。
夏日午后,太陽異常響亮,雞們躲在樹蔭下,攤開翅膀,悠閑地匍匐著;黃狗反彎著脊背,貼著水泥地面,呼呼大睡。很大一陣不見父親身影,母親走來:“你老漢喝多了,這么熱的天,不曉得哪兒去了?!蔽伊⒓捶畔率掷锏乃啻u,四處尋找父親。
屋旁,竹林和幾棵大樹庇護(hù)著一塊空地,光影斑駁,涼風(fēng)習(xí)習(xí)。父親穿著褪色的青布衣褲,褪色的帆布膠鞋,坐在泥地上,兩手交錯,搭在支起的雙膝上,額頭枕著手臂,彎著腰睡著了。不遠(yuǎn)處,是祖母的墳塋,父親母親的墳塋,墳頭上長滿了野草,四圍滿是荊棘。看著父親彎曲身子睡著的模樣,看著祖母的墳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走近父親,站在他身旁,彎下腰,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抬起頭,臉上滿是皺紋,揉了揉蒙羳睡眼,眼眶紅紅潤潤的:“嗯,這里涼快!”父親嘴唇翕張,舌頭蠕動,吐字不大清晰。接著,父親伸直雙手,手肘擔(dān)在膝蓋上,伸伸腰,看著祖母的墳塋,打了個哈欠,一只手撐著地面,歪斜著身子站了起來,弓著背,無意識地拍著屁股上的泥灰,蹣跚著步履,搖搖晃晃地朝屋里走去了。
鄰居戲語父親為“鐵人”,說他不是在地里勞作,就是到林中砍柴,少見休息,身上不疼,不生病,不吃藥。的確,每次回家,很少能直接見著父親在屋里,我總是要坐上一陣,亦或等上半日,父親才弓著腰背著背篼從地里回來。鄰居的戲言,看似輕描淡寫地夸贊父親身體硬朗,但于毫不清楚父親世界的我而言,那是罵語,那是譴責(zé),句句刺痛我的內(nèi)心。
父親的世界大多在地里,去附近場鎮(zhèn)趕集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進(jìn)城的次數(shù)更是屈指可數(shù)。在我看來,以我家木屋為中心,半徑不到二十公里的圓內(nèi),便是父親的世界了。我不知道父親的世界里存在什么。是重重疊疊的山?是郁郁蔥蔥的樹?是長勢良好的莊稼?是吵鬧不休的動物?還是嘻嘻鬧鬧的集市和集市上琳瑯滿目的商品?父親不承認(rèn)自己沒出過遠(yuǎn)門。說起出遠(yuǎn)門,他總會回憶起“災(zāi)荒年”來。每當(dāng)談及災(zāi)荒年,父親引以為豪的便是翻山越嶺步行去湖北背糧食,跋山涉水的艱難,獲得糧食后的喜悅,他總會聒噪一大陣子,完了還會語重心長地告誡我:“要珍惜糧食!”
屋前有塊菜園,圍著竹篾籬笆。豇豆藤鋪在竹籬笆上,幾簇黃瓜嫩嫩綠綠的,爬上了瓜架,開滿黃花。父親總愛趁著早涼,要么站在瓜架下,要么順著豇豆藤巡視,東瞅西望間,有時摘下幾個大黃瓜,有時掐回一捆豇豆角。一日陣雨后,小鳥嘰嘰喳喳地吵鬧不休,在菜園里飛來竄去。父親戴上別致的草帽,縫補(bǔ)著一層褪色青布的草帽,慢悠悠地走到園邊。
瓜架頂端墜著的黃瓜,已經(jīng)很多日了,經(jīng)不住剛才的風(fēng)吹雨打,跌落地面,破碎了。父親提著竹籃,蹲下身子,慢慢地?fù)炱鹌扑榈狞S瓜,小心地放進(jìn)竹籃里,生怕弄丟一小塊。然后站起來,順著竹籬笆查看著豇豆和園里的蔬菜。父親慢吞吞地走著,草帽完全蓋住了他的頭,風(fēng)輕輕地吹拂著,瓜藤搖曳,豇豆藤搖曳,園子邊的橘樹搖曳,父親似乎也搖曳了。我眼前幻出了稻草人的模樣,父親似乎人們驅(qū)趕地里的鳥雀扎的稻草人一樣。沒想到,我就這么近距離走近了父親,看到了父親在地里勞動的模樣,心里怪可憐的。
父親真的老了,我真得走近父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