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華松
“當千千萬萬孝子孝女們在網上瘋狂敬孝的同時,不知道卻有多少母親依然在某個角落孤獨勞累?!?月12日,母親節(jié),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朋友如此“有感而發(fā)”。
的確,從母親節(jié)前幾天開始,朋友圈、抖音、QQ群上,孝子孝女們便開始以各種方式“秀孝”,圖片非常有創(chuàng)意,文字也很俊秀,抒發(fā)著對母親濃濃的眷念和祝福,感覺全天下的母親此時此刻真的是很幸福。甚至有人還說,不趕緊表達一下對母親的“孝道”,都不好意思給別人點“豎大拇指”。
對此,肯定有人要發(fā)表看法:你是秀完了,可你母親知道嗎?一是她老人家很可能不上網,二是她此時此刻也還不知道在老家哪個角落孤單著!有心態(tài)平和者,認為這是孩子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在向母親表達感恩之情,而且也是一種延伸?;蛟S在線下,他們已經做到位了,在線上秀一下也沒什么不妥;而較為傳統(tǒng)的思維則認為:如此“空對空”敬孝,無疑是嘩眾取寵,自尋慰藉,“真正的敬孝,在于你的行動和父母真實的感受,而且根本沒必要‘秀’,即使做得很好,也是人之常情,應該?!?/p>
很顯然,這兩種不同態(tài)度的關鍵在于,這些人到底是“光秀不做”,還是“邊秀邊做”?如果是“光秀不做”,那確實就是嘩眾取寵,如果是“邊秀邊做”,其實也未嘗不可,畢竟在互聯(lián)網時代也可以通過如此之“秀”來傳播母愛的偉大,讓更多人做得更好。當然,兩者比較,或許第三種狀態(tài)也值得肯定,那就是:“只做不秀”。
其實,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不僅僅是個詞匯,更不只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不僅要給予老人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融合。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否該把更重要的精力拿去換位思考,父母到底需要我們做什么?從小到大,我們都受到父母的疼愛,感受著父愛、母愛的幸福。作為兒女,應當感激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對自己年邁的父母盡一份孝心,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就事情的本身來說,這只是“線上”與“線下”表達感情方式的不同或者說給別人的感受不同。在“線上敬孝”,很容易讓人感覺到是在在“曬”、在“秀”,這種感受和網上另一種時常被人關注的“秀恩愛”類似,都是把私人的情感放到了開放的網絡上,讓所有認識的人成為感情的旁觀者,這似乎不一定妥。但如今社會,朋友圈、微博、QQ空間、抖音等等互聯(lián)網平臺,確實已成為了人們習慣性記錄生活和表達感情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在線上追根到底弄清楚哪些人是“只秀不做”,哪些人是“邊秀邊做”,哪些人是“只做不秀”,這似乎也太較真,而且沒什么實質意義。
不管怎么說,“網上敬孝”表達的一種態(tài)度,只不過我們希望的是敬孝絕不能只停留在“線上”?!靶阃辍薄靶闱啊苯o媽媽打一個電話,或“秀中”陪媽媽逛逛街,買一件她心儀的禮物,可能會更好。在這個屬于全天下所有母親的節(jié)日里,別的不知道,但作為母親本人來說,一定是絕大多數更在乎她自身內心的感受。要讓母親真正覺得幸福,至少應該做到“邊秀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