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許多市民的熱議。事情是這樣的,因女兒想要一部蘋果手機,殘疾人媽媽跪地請求女兒別買,因為她真的負擔不起,而女兒卻站在旁邊對母親頤指氣使??吹竭@則新聞的時候,筆者有些痛心,什么時候中國式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已經(jīng)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如果不能及時糾正,甚至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最終導致孩子步入歧途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減少悲劇的發(fā)生呢?首先,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發(fā)展的空間,而不是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直到長大都事事包辦。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每時每刻都要家人的照顧,只要一點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以哭鬧的方式威脅你,直到你滿足他的需要。長此以往,讓孩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就會讓孩子少了動手動腦的空間。這種溺愛孩子的方式實則是對孩子的一種慢性心靈殘害。讓孩子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不到發(fā)揮。那么當孩子出社會以后,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像家人一樣,對他事事將就。孩子就會變得自卑。
其次孩子的自私、偷懶、霸道其實多半是家長溺愛孩子的結果。因此適當減少對孩子的愛是有必要的。常常聽到家長說,“我們這一代太苦了,只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哪怕自己苦點累點都值得?!庇谑呛鯇⒆佑星蟊貞?,只要求孩子讀好書就行。事實上這樣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聞不問家務事、無理取鬧不分是非。這樣的孩子是經(jīng)不起挫折和失敗的。筆者有一位朋友,因為是老來得女,一向?qū)ε畠旱囊笫怯星蟊貞?。最近因為看女兒晚上玩手機玩得太晚,就收了女兒的手機。不料女兒順手給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打得朋友的心都碎了,也深刻意識到女兒已經(jīng)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父母。但也正是因為這一巴掌,讓朋友下定決心,從此要嚴格要求女兒,趁年紀小,還有改正的余地。初聽這件事的時候,筆者是很無語的,為什么父母總是要在事情開始變壞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做錯了?其實如果沒有一開始對孩子的溺愛,也許他的女兒也會是一個懂事的小棉襖。
再次,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物質(zhì)上可以讓孩子有所貧乏,但精神上一定要讓孩子做個樂觀向上的人。因為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啃老族出現(xiàn),正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當。因此請不要溺愛孩子,當溺愛淹沒了孩子、導致孩子心理扭曲的時候,悲劇的發(fā)生就成了一種必然,有的甚至會葬送孩子的一生。